史记吧 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正文

腊八节与腊日节的关系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6-12-29 17:13:29

从概念上讲,腊日节与腊八节是不一样的,严格地说是有含义上的区别的。《中国风俗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对“腊八’市两个义项。其一云:“汉族传统节比流行于全国各地,即夏历十二月初八日。”其二云:“佛成道节”。说的是释迦牟尼修行时,饿倒于地后被牧女救起吃米粥的故事。为了纪念此事,中国佛教徒于每年腊月初八熟制“腊八粥供佛”。

有人认为腊八节是腊日节的延续、补充和发展。宋兆麟、李露露《中国古代是日文化》云:‘腊八起初是祭祀祖先……自从佛教传人后,腊八才佛教化,也扩大了自身的影响。”显然在南北朝时期,佛教的思想就已渗入到腊八节里来,但腊日节的性质,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当时腊日节的一些习俗,如祭祖、击细腰鼓、逐疫等都是腊日的传统节目。虽然早在梁朝时就将腊日节确定为初八日,但并不叫腊八节,直到唐代也是如此。自宋代始,佛教粉墨登场,在其大肆渲染之下,宋代人的心目中依然是腊日节就是腊日节,腊八节就是腊八节,疆界各自分明。宋吴自牧惨粱录》卷六云:“自冬至后,戊日数至第三戊便是腊日,谓之君王腊。腊日内可胸猪羊等肉或作腊肥、法鱼之类。过复皆无损坏。惠民局及士庶制腊药,俱无虫蛀之患。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日腊八粥。”呵见腊八在宋代已是佛教的节日,腊日是完全不同的。自明代以后,腊日节就逐渐衰落,而腊八节则乘虚入俗,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了。

腊八赏梅

腊八赏梅

腊日节之所以自宋代以降日趋衰落,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

因素一

祭祀的对象过于空泛,这是腊日节的先天不足。先秦时大子又腊祭八神,实际上是指“合聚万物而索飨之”的祭祀。《隋书·礼仪志二》载后同腊祭时云:“祭神氏、伊青氏、后稷氏、田唆、鳞、羽、裸、毛、介、水塘、坊榔表暇、兽(兽即虎)、猫之神于五郊。五方上帝、地抵、五星。列宿、苍龙、朱雀、白兽(虎)、玄武、五人帝、五官之神、岳镇海读、山川林泽、丘陵坟衍原嘿,各分其方,合祭之。日月,五方皆祭之。”这么多的各路神仙,可以说是无神不祭。面对如此繁多的神,人们简直是无从祭起,至于祭祖的内容也被春节祭祖逐渐代替,所以腊日节最后就变成了一个“六神无主”、没有多少名堂的空虚节日,其衰落自然是难免的。

因素二

灶王爷闹独立,自成体系。先秦时腊祭及五祀,灶居其一。那时在腊祭中灶君的地位井不高,是个不起眼的小神而已。自汉代以后,这位灶神的地位扶摇直上,成为皇帝亲自祭祀的大神。如《史记·封禅书》云:方士李少君以寺灶、谷道、却老方求见汉武帝。武帝对他很尊崇。“少君言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于是天子始亲祠灶”。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当时这些人,费尽心血,煞有介事地编造了这些‘事实”,来鼓吹灶君的好处。《艺文类聚》卷八十引《东观汉记》云:“初阴氏奉管仲之耙于邑,谓之相君子。至子方,以累积恩德,为神所飨。腊日晨炊于灶,神见了再拜受庆。时有黄羊,因以祠之。 自是富殖百万,田至七万顷,后世子孙常以腊日奉祠灶神以黄羊。”这便给灶君为火德和每年奉把黄羊提供了理论根据。自宋以后,腊日祭灶的活动就将至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举行,于是从腊日中独立出个灶神节来。灶君的独立,无疑是给了腊日一个釜底抽薪的致命打击。节日的变革,灶君的独立,使人们逐步对腊日节失去了兴趣。

囚素三

 从蜘楚岁时删中的记述可知,佛教可谓蓄势已久,很早就想利用腊日节来扩大自身的影响靡高自身的价值。但在那时腊日节的根基还比较深厚,人们对佛教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

腊八粥

腊八粥

无隙-可乘,未能得逞。时到宋代,灶君爷自立门户,使腊日节的内涵更加空札。此时,佛教趁机于腊八节在各大寺院大兴俗佛会,施舍腊八粥,借以踱引更多伪人们前去烧香拜佛。-佛教的这一诱之以利的作法。是十分灵验的。“夭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_在当时农业还不发达的年代,特别是数九隆冬,大批饥饿灾民能混一顿就算一顿。适逢寺院施舍腊八粥。于是庸庸小昆自会趋之若骛,声势自然就有了,这主是宣传佛教息想同扩大音身影响的最好机会。久而久之,过腊八节也就加入了民间风俗的行列。由于腊日节同腊八节都在十二丹初八这一无-于是有些地方就将腊日节同腊八节混在一起同步而过,甚至把腊日节也叫腊八节。

总之,由于腊日节原本就内容空讽、加上灶王爷的分庭抗礼和佛教腊八节的突起,瓜分了人们对腊日节的兴趣,于是腊橱节自然而然就走向衰落与消沉

上一篇:东北腊八粥由来的传说

下一篇:腊八节:梵王国的祭奠

标签:腊八节
故事:腊八节的野史揭秘
声明:腊八节与腊日节的关系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信息

相关知识链接

中国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