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吧 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正文

曹操的“怒”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6-12-22 11:50:14

喜怒哀乐,人之情也。与常人不同,曹操的喜怒往往是有些反常。据《三国演义》描写和他的笑一样,他的怒也有些怪。

怪在他不仅能忍怒制怒,而且能急迅地转怒为喜。尤其在大庭广众面前遭谩骂、受侮辱时,他的这个特点表现得尤为出色,令人叹为观止。

曹操影视造型

白门楼吕布战败殒命,其手下猛将张辽被擒,押至曹操面前。曹说:“此人好生面熟。”张辽回答:“濮阳城中曾相遇,如何忘却?”原来曹操当年攻濮阳,中埋伏,曾为张辽追杀,被大火烧伤,差点丢了性命。真是冤家路窄,今日张辽终于犯到了曹操手下。曹操冷笑道:“你原来也记得!”已露杀机。张辽出乎意外地说:“只是可惜。”曹操诧异地问:“可惜甚的?”张辽竟厉声高叫:“可惜当日火不大,不曾烧死你这国贼!”如此当众辱骂,曹操当然恨上加怒,拔剑在手,亲自来杀张辽。

千钧一发之际,暂栖曹营的刘备关羽,一个攀住曹操的臂膊,一个跪于面前,力劝留用“此等赤心之人,愿以性命担保”。这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只见曹操竟换了一副面孔,把剑一掷,自解地笑道“我亦知文远(张辽字)忠义,故戏之耳”。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座。张辽本已决心死节,却大受感动,诚意归降。多么惊险而又有趣的一个戏剧场面!

曹操还曾被一老太太当面辱骂。他为把正在刘备处作军师的徐庶延揽自己帐下,用程昱之计,将徐母接来,劝她写信令徐庶投靠曹操以得朝廷封赏。岂料这位徐老太并不买曹操的账,当场严辞拒绝,且盛赞刘备之德,大骂曹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欲使吾儿背明投暗,岂不自耻乎!”骂完还不解恨,又抓起石砚掷打曹操。曹大怒,命武士们推出斩首。又是程昱急劝,曹操顿息雷霆之怒,不仅不杀徐母,还把他好吃好喝供养起来。后徐庶接到曹操假造徐母写的书信,被迫前来见母投曹,徐母竟劈头盖脑把徐庶大骂一顿,然后悬梁自尽,徐母之死,虽气在徐庶身上,但无疑又是给曹操一记耳光。

此时的曹操并未发怒,且使人赍礼吊问,亲往奠祭,显得敬重而又哀痛。像徐母这样“立场坚定”的老太太,在距此400年前的楚汉战争中,项羽就曾遇到过。沛人王陵率数千人投刘邦,项羽捉住了王母,要她招降王陵。王母断然拒绝,反交待使者让王陵好好跟着刘邦干。接着,老夫人伏剑自杀。项羽大怒,把她投入大锅烹了。曹操、项羽面对同类的问题,却用了截然不同的处理办法,自然收到的也是不同的效果。

如果说这两次挨骂制怒与身边人力劝有关,那么对祢衡“击鼓骂曹”的冷处理,则充分体现了曹操不同寻常的自我克制。祢衡受孔融之荐来见曹操。受慢待后把曹手下猛将谋士十数人骂了个遍。曹操为挫其傲气,在大宴宾客之际,让他作鼓吏。祢衡击鼓之后,竟在更衣时赤裸全身立于众客面前以示抗议。接着又大骂曹操“眼浊、口浊、耳浊、身浊、腹浊、心浊”,“欺君罔上,常怀篡逆”。曹操此时恼怒之情可想而知。

张辽等人曾劝他杀掉祢衡,他却按捺下心头怒火,反把祢衡任命为前去劝降刘表的使者,且许以完成任务归来,“当用汝为公卿”。

匹夫见辱,还会拔剑而起。况曹操贵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当朝丞相,原本不是受气的料子。而张辽、徐母、祢衡或为一阶下囚,或为一妇道人家,或为一介书生,竟敢当着众人破口大骂,甚至动手掷打,曹操却并不深究,进而予以厚待,莫非是其素怀慈悲心肠?非也!曹操一生急霸天下,杀人不知凡几,甚至为一件小事动怒杀人也不鲜见。是其脾气特好为人忠厚?更不是。当董承等人持衣带诏准备里应外合推翻曹氏政权时,曹操得知怒不可遏,杀了不少人。他所以在张辽、徐母、祢衡的大骂面前表现出极大的克制,最重要的还是从有利于自己的大业出发。他不杀张辽正是“素知文远忠义”,且武艺超群,是条汉子,算个人才,日后对曹氏霸业必有大用。

故而转怒为喜,沿着刘、关摆好的台阶而下,假言前番欲杀只是“戏之耳”。其容忍徐母,则是纳程昱之谏:“若杀之,则招不义之名”;“且留得徐母在,自有计赚徐庶至此。”后来亲前往祭奠,是以此感动徐庶,为其所用。曹操不杀祢衡,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因为“此人素有虚名,远近所闻,今日杀之,天下必谓我不能容物”。

曹操当着众人,忍辱、制怒、息怒,就当时而讲,好像显得十分窝囊,有损于自己的权威。但日后的事实,使他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张辽降后受到重用,南征北杀,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逍遥津之战,打退了东吴的进攻,江南人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大增了曹操的声威。徐庶虽在母亡之后终生不为曹操设一谋,但毕竟未能再为刘备所用而对曹操造成威胁。至于宽宥祢衡,虽没给曹操带来直接的好处,却使他得以保持惜才之名,后来其帐下战将如云,谋士如雨,在三国中独擅胜场,与此也不无关系。

 

上一篇:曹操三哭

下一篇:弁而钗

标签:曹操
故事:曹操的野史揭秘
声明:曹操的“怒”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信息

相关知识链接

曹魏

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