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吧 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正文

武则天为何这么残忍?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6-12-20 11:03:39

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提拔姚崇、宋景、狄仁杰等。掌政期间,保持和发展了唐之强盛。但她也有许多的时代局限性,特别是“残忍地滥杀无辜”。

武则天的残忍性格在少女时已表现出来:贞观十一年(武氏 14 岁)武则天进宫后的某一天,她用铁鞭、铁挝、匕首帮助太宗,制服了吐蕃烈马狮子聪。一个少女为何如此残忍?

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作些浅略分析。

行刑

发展心理学认为:个体心理发展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先天因素指个人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方面的特点;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影响其成长发展的所有环境因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我们已无从考证武则天的先天因素;而后天因素中的自然环境又较为次要。因此,下面仅就影响武则天个性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作些分析。

一、家庭因素及生活经历的影响

早年武则天的心理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归属感,从而逐渐变得孤独、冷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就层次 结构和发展过程看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即喜欢一个安全、可靠、值得信赖、可以预料的有组织、有秩序的世界),爱和归属的需要(即希望得到别人的爱及别人接受自己的爱;希望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之中,得到群体的承认、接纳和认同)、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得到满足,则产生安全感,归属感。

早年武则天的家族因受政治影响几经沉浮。其父武士原是木材商人,后因支持李渊起兵而成为唐朝新贵;武则天出生时,(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 618 年),其父在朝廷作官;武德八年,出身寒微而被调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武德九年又被“玄武门政变”后的李世民调回长安;贞观二年(公元 628 年)再次被调出长安出任利州(四川广元)都督。家庭的急剧沉浮、频繁搬迁,必然使武则天幼弱的心理缺乏必要的安全感(残酷滥杀就是缺乏安全感受的表现);为满足强烈的安全需要就可能不择手段。

早年武则天的心理是孤寂凄凉的。其母扬氏一心想生个儿子来提高自己的家庭地位;当生下次女武则天时,她倍感失望,便“很少给这天使般的女孩子温暖”,在扬氏生下第三个女儿后,武则天就被送进皇泽寺作了几年沙弥尼(五代时的后蜀君主孟昶撰写的碑文《利州都督府皇泽寺唐则天后武氏新庙记》可证实),在那里“尝够了青灯孤寂之苦”。贞观九年,(公元 635 年,武 12 岁)武士逝死,这个封建家庭的核心与支柱消失,这必然给尚未成年的武则天以沉重的打击。母爱的缺乏、寺院的凄清、父亲的逝世,使武则天缺乏必要的归属感,而逐渐形成孤独,冷漠的心态(从冷漠到残忍仅有一步之差)。

二、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武则天逐渐认识到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武则天出生时正逢隋亡唐兴:前有隋末农民大起义(约公元615~622 年),后有玄武门之变(公元 626 年)。武家正是在这些政治斗争中沉浮。可推测,早年武则天的心理发展可能间接受到政治斗争的影响。武则天进宫后就被套唐太宗所宠幸;“她喜欢不厌其烦地听他(唐太宗)讲述处理朝政的事”;“从唐太宗在废立太子问题上的种种表现,深深体会到宫廷斗争的复杂和残酷”。可见,政治斗争又直接影响了武则天的心理发展。这些影响,就是一种心理暗示,使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潜移默化于武则天的思想里。

以上是对早年武则天心理发展所作的粗浅分析。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武则天残忍个性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早年心理的孤独、冷漠、缺乏必要的安全感与归属性;政治斗争的影响是该个性形成的催化剂。 无数心理学研究已证实:后天因素对个体的心理发展有巨大影响甚至决定作用。鉴于此,教育者应为下一代创造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并给予充分的关心与爱心,以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上一篇:武则天乱点鸳鸯谱

下一篇:武则天与中国传统裙子

标签:武则天
故事:武则天的野史揭秘
声明:武则天为何这么残忍?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信息

相关知识链接

唐朝

中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