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吧 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百科 > 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

春节,源于二十四节气,春节节庆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日之后才正式结束,有些地方的新年庆祝活动甚至到整个正月结束为止。所以春节的习俗非常多。

春节为何吃年糕

春节为何吃年糕

我国很多地区都讲究春节期间吃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更多 >>

壮族春节习俗:舞鸡

壮族春节习俗:舞鸡

舞鸡是壮族民间一种娱乐活动。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进行。用木材雕成"鸡头",配上千术瓜般的"鸡身",插上鸡毛,再把两只"雄鸡"梆在一丁字形木架上。更多 >>

正月十一的传统民间习俗

正月十一的传统民间习俗

正月十一的传统民间习俗:1、各家开始糊灯,以应佳节。2、乡里糊龙灯,年轻男子练习舞龙。3、市面上,制灯原料大举出售。商店开始出售花灯。更多 >>

元宵花灯节,放花灯的来历

元宵花灯节,放花灯的来历

元宵节放花灯是一个节庆风俗,所以元宵节也称为灯节。汉明帝永平年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揭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更多 >>

元宵民俗,元宵节吃什么?

元宵民俗,元宵节吃什么?

元宵作为一种食品,原本是元宵节的专有节令食品。元宵成为一种节令食品,据说是从宋代一种名叫“镦子”的食品发展而来的。更多 >>

元宵节的来历二则传说

元宵节的来历二则传说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个普天同庆的日子,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一个说法是,元宵节的来历与汉初讨平“吕雉之乱”有关。还 有 一个说法是,元宵节和道教有关。更多 >>

春节贴“福”字的习俗

春节贴“福”字的习俗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更多 >>

新年禁忌:从行为举止上说

新年禁忌:从行为举止上说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们往往将它看做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语言方面,凡是“破”、“坏”、“没”、“死”……更多 >>

正月初九的传统民间习俗

正月初九的传统民间习俗

正月初九的传统民间习俗:1、儿童学习制灯。2、唱四时节令歌。3、玩风车等。初九玉帝诞辰,初九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这天人们同样要摆上供品,拜祭玉皇和天官。 更多 >>

正月初五“破五节”贺财神

正月初五“破五节”贺财神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起,那些闭门休业的商铺,有些就开始经营了。因为按旧时的习俗,商铺从除夕开始到初五都是不营业的,人们都要在年前就买好过年的物品。更多 >>

正月初五的传统民间习俗

正月初五的传统民间习俗

正月初五的传统民间习俗:1、本日接路头,开市。2、各行各业对祖师爷致祭。3、清早,农家来到田间,搬取一块田埂泥土放到岸上,并将田中草根悉数拔去,纵火焚烧,名曰加钱财。更多 >>

大年初八要顺星:顺星日

大年初八要顺星:顺星日

正月初八是古人的“顺星日”。所谓“顺星”就是祭星。过去,人们相信自己的命运是由神灵掌控的,上天每年会从星宿化身的神灵中委派一个管理自己,当值的星叫值年星宿、本命星。更多 >>

正月初八的传统民间习俗

正月初八的传统民间习俗

正月初八的传统民间习俗:1、年前没有回家的,回家相聚。2、娘家给新嫁女儿送明角麒麟送子灯。3、烹煮各类谷物食品,招待家人。更多 >>

正月初七的传统民间习俗

正月初七的传统民间习俗

从正月初一开始,依照鸡、狗、猪、羊、牛、马的顺序,今天轮到人,也算是合乎逐步进化的排列次序。七宝汤《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更多 >>

初七为什么会被称为人日?人日节的来源?

初七为什么会被称为人日?人日节的来源?

初七这天是人日,可以认为是人类祖先的生日。人日这天,人们都吃生鱼,为了好听,也叫“捞鱼生”,意思是从江河里捞起生鱼蘸上作料吃掉,取“越捞越多”的意思。更多 >>

大年初六的传统民间习俗

大年初六的传统民间习俗

大年初六的传统民间习俗:1、年前新婚的人,到亲戚家贺年。2、本日为马日。在古代,可以骑马贺年问亲访友,或者驰骋郊野。儿童则骑竹马,作为游戏。更多 >>

大年初二祭财神、回娘家

大年初二祭财神、回娘家

初二这一天是祭财神的日子。各家都要吃馄饨,因为馄饨形似元宝,吃馄饨就是招财进宝,取个吉利,所以馄饨汤又俗称“元宝汤”,取财源如汤水滚滚而来的意思。更多 >>

大年初六送“穷神”的来历

大年初六送“穷神”的来历

大年初六这一天,家中主妇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鬼;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叫做送穷神。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更多 >>

大年初六祭“厕神”的习俗

大年初六祭“厕神”的习俗

祭“厕神”则是因为有旧习俗说初五前厕所是不能清理的,而经过“破五”后,人们就要认真清理。初六这天会有“厕神”来检查清理工作完成的情况。更多 >>

海口农历大年初一吃“斋”

海口农历大年初一吃“斋”

说的“斋”,从广义来说就是素食。新年到,挂红灯、贴对联,海口的大街小巷真热闹!每年大年三十的傍晚,海口家家户户都在厨房里忙着准备食物。更多 >>

古代正月初四习俗

古代正月初四习俗

正月初四新婚女婿上门贺年,岳父岳母应端上莲子汤、橄榄茶,并设宴款待,晚上女婿必须回到自己家中。儿童玩扯铃,放空钟。商人在店里宴请全体朋友伙伴,名为路头酒。更多 >>

大年初四、初五迎财神

大年初四、初五迎财神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也就是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更多 >>

大年初四诸神下界

大年初四诸神下界

正月初四这天,是诸神下界的日子。据传,腊月是诸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一年来在人间积功德、布施等情况的时间。更多 >>

大年初三吃合子,合子的来历

大年初三吃合子,合子的来历

合子是饺子的一种变体,它是在两个面皮中间夹上馅料,上下捏合成圆形,或者再为它捏一圈花边,象征家庭和美圆满。合子深受天津人喜爱,正月初三这天要吃合子。更多 >>

大年初二吃捞面的习俗:天津

大年初二吃捞面的习俗:天津

注重配菜的捞面天津老话:“初一饺子初二面”,天津人大年初二必吃一顿配菜丰富的打卤面。平时有喜寿大事,款待亲朋,一定要吃“四碟捞面”。更多 >>

年初一吃饺子:期盼好运的风俗

年初一吃饺子:期盼好运的风俗

有句俗话说:“没有饺子不过年”。除夕守岁,更新交子。大年三十一大早人们便梳洗齐整,换上了新衣服,本命年的人更要穿红、饰红求吉利。更多 >>

大年初二“姑爷节”:出嫁女儿回娘家

大年初二“姑爷节”:出嫁女儿回娘家

农历正月初二。民俗按照传统习俗,这一天是女儿回门、归宁(也叫“回娘家”),姑爷给岳父岳母拜年的“法定日子”,民间称“姑爷节”“迎婿日”。更多 >>

大年初三老鼠娶新娘和小年朝

大年初三老鼠娶新娘和小年朝

据说,每年的正月初三,各地的老鼠都会大模大样地行动,寻找乐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公耗子和母耗子举行婚礼,以便繁衍子孙。所以,每年正月初三,人们都尽量早早熄灯睡觉。更多 >>

大年初一逛庙会活动

大年初一逛庙会活动

庙会是中国人庆祝春节的一个传统方式。庙会一般都是从初一开始,持续到大年初七。各路艺人纷纷在庙会上争献“拿手活儿”,踩高跷、扭秧歌、龙舞狮、跑旱船这些传统庙会。更多 >>

大年初一不能走亲访友更不能回娘家?是真的么?

大年初一不能走亲访友更不能回娘家?是真的么?

其实年初一不能走亲访友更不能回娘家这一说法是不对的,但其本意是好的。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都出去工作,不在父母身边,而过年是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中国最大的人口打迁徙,人们都会赶回家里去过年。更多 >>

古代春节怎么过,古代春节习俗

古代春节怎么过,古代春节习俗

在中国春节是最隆重在节日,这个优良传统从很早就传承下来了。在这么有历史在节日里,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人是如何过春节的?都有那些习俗?更多 >>

大年初一和“元宝茶

大年初一和“元宝茶"的习俗

喝“元宝茶”是汉族春节饮茶风俗之一。元宝,是我国古代的货币,始于五代后晋时,至宋代才铸成今日所见的形状。碎银、金块兑成元宝,一般供保存,元宝越多家越富。更多 >>

春节吃年糕:为了供奉伍子胥

春节吃年糕:为了供奉伍子胥

过大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吃年糕。这一习俗在唐以前就已形成。明人的《帝京景物略》说,北京人每到正月元旦都要“啖黍糕,曰年年糕”。关于吃年糕的来历,有这么一段传说:春秋时更多 >>

打灰堆乞如愿的来历

打灰堆乞如愿的来历

打灰堆乞如愿的风俗活动大概在南北朝时兴起,在唐、宋时期十分盛行。除夕之夜,繁星满天,一群妇女用木杖敲打灰土堆,乞求来年如愿。更多 >>

年画的来历:门神画

年画的来历:门神画

年画起源于门神画。至南北朝时,民间贴的门神还是神荼、郁垒。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述当时的风俗说:“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称之门神。”更多 >>

春联的来历:神荼、郁垒送仙桃

春联的来历:神荼、郁垒送仙桃

春联也称对联。每当春节来临,家家户户的门柱上都要张贴春联。它给节日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这一习俗是怎样发展而来的呢?传说有弟兄俩:哥哥叫神荼,弟弟叫郁垒。更多 >>

李世民为什么要拜年:拜年的来历

李世民为什么要拜年:拜年的来历

民间传说,拜年的风俗是从唐朝开始的。李世民从太原起兵,南征北战,终于打下了天下。李世民说:“只要对国对民有益,我什么委屈都愿承受!”年三十这天,满朝文武大臣奉命来到大殿。更多 >>

屠苏酒是什么?过年喝屠苏酒为什么?

屠苏酒是什么?过年喝屠苏酒为什么?

在古代,每到除夕之夜,每十数户人家均要配一副泡制屠苏酒的中药,放到井里浸泡,在元旦时取出来掺入酒内。据说,全家共饮,可以防止瘟疫,屠苏的名字大概就是由此而来。更多 >>

正月初一是什么节日|大年初一的习俗

正月初一是什么节日|大年初一的习俗

正月初一为元旦,一名元日,也叫作天腊节。《尚书》称:“月正元日”,即“数之始”,就叫作元;另外,“气之始,善之长”,也叫作元,所以,元旦之名一共有三重含义。更多 >>

广东元旦的8大习俗

广东元旦的8大习俗

大年初一清晨,广州、香港风俗有“派财神”。有人挨家挨户送红纸木印的财神像,口中念念有词:“财神到,主人多财宝;财神到,主人大发财。”更多 >>

年初一的10大禁忌

年初一的10大禁忌

每逢过年,都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习惯要遵守,俗称年禁。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一年运程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更多 >>

除夕守岁到天明的传说

除夕守岁到天明的传说

大年三十晚上,人们习惯称为除夕,是旧岁即将除去,新年即将来临的意思。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夜晚,民间家家户户吃罢团圆饭之后,围坐一堂,不能上床睡觉,谓之“守岁”。更多 >>

大年初一的传说:尧舜禅让

大年初一的传说:尧舜禅让

人民为了纪念舜,就把舜帝祭告天地和先帝的那天,当作一年的重要发首之日。人们就把这天作为一年之首,称正月初一日为元旦,成为新开始的第一天。更多 >>

春节拜年的礼仪:给亲戚朋友拜年要注意哪些细节

春节拜年的礼仪:给亲戚朋友拜年要注意哪些细节

春节拜年时要注意的礼仪礼节有:1.穿着、打扮、仪态要具备节日的特点。由于一年一度的春节在人们的心目中普遍占有很大的份量,在拜年时穿新衣、戴新帽,精心装束、刻意打扮是必要的。更多 >>

除夕的礼仪风俗:除夕怎么过

除夕的礼仪风俗:除夕怎么过

除夕是阴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月小是腊月的二十九,月大就是腊月的三十,俗称是“大年二十九”或“大年三十”。这一天的主要礼仪风俗有:1.在旧社会,穷苦百姓往往把除夕这一天称作是……更多 >>

抚州市年节习俗:抚州市人是怎么过春节

抚州市年节习俗:抚州市人是怎么过春节

抚州市位于江西省东部,“襟领江湖,控带闽粤”,东邻福建,南接赣州市达广东,西近京九铁路,北濒鄱阳湖。送灶神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神,又称“点灶灯”。更多 >>

鹰潭市年节习俗:鹰潭市人怎么过春节

鹰潭市年节习俗:鹰潭市人怎么过春节

鹰潭市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玩龙灯、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演大戏等,为传统的节日增添了吉祥与热闹。更多 >>

南昌年节习俗:南昌人怎么过春节

南昌年节习俗:南昌人怎么过春节

南昌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春节是民间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但南昌的春节也有本地的特色。旧时,市民多自冬至以后开始筹办年货,备足新年所用的各色食品,腌制腊肉……更多 >>

压岁钱的由来:压祟钱

压岁钱的由来:压祟钱

每逢每年的除夕之夜,长辈们都要给小孩子压岁钱,代表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愿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那么,过春节时为什么要给孩子压岁钱呢?更多 >>

清朝春节的“万寿灯”

清朝春节的“万寿灯”

庆贺春节,是我国数千年来的习俗,不仅民间这样,“九五之尊”的帝王之家也不例外。关于乾清宫内悬挂万寿灯的盛况,清代乾隆皇帝《天灯、万寿灯》诗里明显地反映出来。更多 >>

古代名士名流的除夕夜

古代名士名流的除夕夜

除夕之夜是令人难忘的,古今中外,多少名人名流、志士仁人,据己之志趣和爱好,以不同方式情有独钟地度过除夕。更多 >>

香港逢过年“关门大吉”

香港逢过年“关门大吉”

香港的节日如此之多,且逢节必过,不会影响社会的日常运作吗?若你是这般想的,那就是杞人忧天了。剖析香港社会的制度结构,除政府各部门为“皇家工”之外,其余一应机构。更多 >>

闽南台湾春节习俗

闽南台湾春节习俗

闽南和台湾民间都把春节叫做“新正”、寓意新正岁首,万物更新。闽南的春节,多随古俗,往往是从冬至便拉开了序幕。在古代,除日(年三十)和除夕不在年终,而是在冬至的前一日。更多 >>

春节趣俗:少数民族特殊习俗

春节趣俗:少数民族特殊习俗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汉族人民欢度春节有贴春联、放鞭炮、拜新年、闹花灯等习俗;而我国少数民族也都有各具特色的春节习俗,说来十分有趣。更多 >>

清朝帝王家是如何过年的?

清朝帝王家是如何过年的?

清朝帝王家是如何过年的?在清内廷过年。内廷过年在坤宁宫。宫内南北各一大木炕,东面两口大灶上各有一大锅,宫外院内竖一高过屋顶的旗杆(祖宗杆子),杆顶竖一木头。更多 >>

舟山人为什么除夕不杀鸡?真相竟是如此残酷

舟山人为什么除夕不杀鸡?真相竟是如此残酷

在中国,过年是最隆重的节日,在这么隆重的节日了,旧时,在浙江舟山过年不许杀鸡,这就很奇怪了。因为在过年这样的喜庆日子里,中国人都要大摆筵席,而筵席上往往离不开鸡。更多 >>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舞狮子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舞狮子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舞狮子。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更多 >>

南宋除夕盛宴怎么过?

南宋除夕盛宴怎么过?

南宋宫中以腊月二十四日为小节夜,三十日为大节夜,呈女童驱傩,装六丁、六甲、六神之类,大体如《东京梦华录》所载。更多 >>

腊月三十叫过年,正月初一叫春节

腊月三十叫过年,正月初一叫春节

农历腊月三十,俗称“除夕”,又叫“过年”。“过年”是我国人民的共同节日,各地方群众都要过,只是内容和形式略有不同。为什么要过年呢?传说很久以前,曾经出现……更多 >>

除夕风俗 中国各地独特的除夕风俗

除夕风俗 中国各地独特的除夕风俗

我国各地,所以不同的地方风俗也不尽相同。在除夕这一天,除了大致相同的习俗外,一些地方仍保留了一些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以下我们撷取一些以飨读者。老北京的除夕这……更多 >>

除夕之夜 除夕的各种习俗大全

除夕之夜 除夕的各种习俗大全

除夕之夜预备过年的菜肴、饭食以及元旦用品。布置厅堂居室,采柏叶、腊梅、天竹插在瓶中,作为应节之花,用冬青、柏枝点缀屋檐及屋门,称之为节节高。更多 >>

除夕的源起:夏朝除夕

除夕的源起:夏朝除夕

据记载有关除夕最早的相关庆祝活动在夏代已经开始。作为除旧布新的大节,它确立在汉朝。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更多 >>

腊月二十九:简介与习俗

腊月二十九:简介与习俗

腊月二十九是除夕的前一天,众所周知,临近过年的前几天才是最忙碌的。因此,腊月二十九不仅有“蒸馒头”,还有“上坟请祖上大供”等习俗。更多 >>

腊月二十九祭岳飞

腊月二十九祭岳飞

腊月二十九祭祀岳飞,了解岳飞精忠报国,力抗金兵的事迹。吃油灼桧,祀岳飞。岳飞,宋朝相州汤阴人,字鹏举,最初以勇猛善战应征入伍,在战斗中显示出杰出的才能。 更多 >>

藏历年:藏族春节

藏历年:藏族春节

藏历年是藏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藏语称“洛萨”,即“新年”之意。从每年藏历正月初一开始,一般持续一个星期。更多 >>

土家族过赶年的习俗

土家族过赶年的习俗

土家族传统节日,流行于湘西。土家族过大年的时间比汉族提前一天,月大腊月二十九,月小腊月二十八过年。更多 >>

腊月二十八禁忌

腊月二十八禁忌

祖父以上的各代祖宗为拔拔(音bá)。民间认为:过年时,各代祖宗都要回到子孙家里过年。八与拔谐音,故夏历十二月二十八不能杀牲,杀牲便有杀祖宗之嫌。更多 >>

腊月二十七:少数民族的习俗

腊月二十七:少数民族的习俗

腊月二十七是过年的前夕的俗称,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而有些少数民族则还有别的习俗,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少数民族腊月二十七的习俗。更多 >>

失传习俗:腊月二十五喝人口粥

失传习俗:腊月二十五喝人口粥

人口粥亦称“口数粥”,古代汉族岁时传统食物,流行于江苏、湖南、湖北和南方广大地区。“人口粥”有以口计数煮粥共食的意思。更多 >>

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这段时间被称为“偷日”,为“接玉皇”。更多 >>

腊月二十五:照田蚕

腊月二十五:照田蚕

照田蚕此俗起源较早。宋时每年夏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至除夕进行。《吴郡志》(卷二)曰:“是夕(指十二月二十五日)爆竹及傩,田间燃高炬,名照田蚕。”更多 >>

千灯节:腊月二十五来蒙古点灯

千灯节:腊月二十五来蒙古点灯

千灯节是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一带蒙古族和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千灯节也叫明安珠勒节、祖鲁节、千佛灯节,在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举行庆祝活动。更多 >>

北方小年与南方小年的习俗差别有哪些?

北方小年与南方小年的习俗差别有哪些?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为气候文化差异,南方和北方的小年习俗有很大的不同。更多 >>

小年吃什么?小年美食一览

小年吃什么?小年美食一览

小年吃什么?根据地方风俗的不同,各地都有自己过小年习惯,在民间,小年是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过小年又称祭灶节,过小年吃什么也是很讲究的。更多 >>

小年日期全国不同:小年到底是哪一天?

小年日期全国不同:小年到底是哪一天?

小年又叫小岁、小年夜,是相对除夕而说的。大多数地区的小年通常是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这两天,有的地方则更早。民间有个说法是“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更多 >>

腊月二十八习俗

腊月二十八习俗

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摸贴花花”,是说这日主要有以下儿项活动: 蒸面点、打年糕、贴花花。腊月二十八对农耕社会的人来说,过年的精食品就是小麦面粉制作的……更多 >>

腊月二十七习俗

腊月二十七习俗

年谣称:“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是说这日除了要宰杀自家养的家禽,还要上店赶集、集中采购。春节期间的“上店赶集”虽然也有与往日集市贸易、购缺卖余的内容。更多 >>

腊月二十六习俗

腊月二十六习俗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节的肉食。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更多 >>

小年祭祀贡品

小年祭祀贡品

我们都知道,小年有这样一个习俗:通常人们在小年祭灶时会用关东糖、芽糖等粘住灶王嘴,让他不能说人坏话。更多 >>

小年祭祀灶王的来历

小年祭祀灶王的来历

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垒灶,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张灶王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矛盾、婆媳不睦、邻里不和,都要劝善言和,是个受人尊敬的老长辈。更多 >>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的习俗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的习俗

在过去,豆腐是过年时的必备食品。到了腊月二十五这天,人们将浸泡过的黄豆,用石磨磨碎,“揉沫过箩去渣,煮沸点浆成块”,豆腐做成后切小块放入加盐的清水里保存,供春节期间食用。更多 >>

腊月二十五的习俗

腊月二十五的习俗

腊月二十五吃豆腐渣,用赤豆杂米做粥,称为口数粥。整理床铺,在室内燃苍术、芸香。农家在门前,用松柴摆成井字形,举火焚烧,名为相暖热。从本日起,直到除夕,宜行婚嫁。 更多 >>

腊月二十四扫尘的依据

腊月二十四扫尘的依据

根据中医学研究表明,在春节前进行全面的卫生大扫除,有助于预防某些传染病、流行病。因为立春后气候逐渐转暖,万物复苏,一些有害病菌也开始繁殖。 更多 >>

腊月二十四扫尘的传说

腊月二十四扫尘的传说

腊月进行大扫除是与我国的民间信仰有关。据说鬼神到了腊月以后,有的上天,有的入地。他们一旦离开人间,人们就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因为鬼神在人间的时候,人们有很多的禁忌……更多 >>

腊月二十四扫尘的起源

腊月二十四扫尘的起源

腊月二十四(三)扫年:全民卫生日“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每年的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卫生大扫除,洒扫庭室,清洗用具,掸拂尘垢,家家都在高高兴兴搞卫生。更多 >>

腊月二十三祭灶仪式

腊月二十三祭灶仪式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有的地方是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更多 >>

腊月二十三吃糖的传说

腊月二十三吃糖的传说

腊月二十三吃糖的传说,来自于灶王张生休妻的故事,张生一去十年,杳无音信。丁香日盼夜盼,十年后的一天张生终于回家了。可是忘恩负义的张生,给丁香带来的竟是一纸休书。更多 >>

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的传说

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的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姓张的穷秀才。有一年的冬天,张秀才进京赶考,正赶上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天气,由于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晕倒在一家财主的门前。更多 >>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的故事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的故事

腊月二十三(二)小岁:天宫的耳目神“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又称灶王节或灶神节,在民间又把这一天称为“小岁”或“过小年”。更多 >>

大寒小寒谁更寒

大寒小寒谁更寒

小寒和大寒节气到底哪个更冷呢?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历史资料统计表明:不同地点、不同年份情况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北方大寒节气的平均最低气温要低于小寒节气……更多 >>

大寒禁忌

大寒禁忌

有农谚“大寒三白定丰年”。‘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三白意指下三场大雪。可见,农家忌讳在大寒节气天晴无雪。此说法早在唐朝就有了。更多 >>

大寒三候

大寒三候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更多 >>

二十四节气大寒民俗

二十四节气大寒民俗

小寒后十五日,斗柄指丑为大寒,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三百度,天气已经十分寒冷,所以叫作大寒。打开窗户,室内不生火,多穿衣服,沐浴日光。儿童玩轧猪油渣,或者赛跑。更多 >>

二十四节气大寒天气特点

二十四节气大寒天气特点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更多 >>

二十四节气大寒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大寒的由来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在每年1月20日前后。大寒时,太阳到达黄经300°。《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更多 >>

农历十二月为何称腊月

农历十二月为何称腊月

中国人习惯将农历的十二月成为腊月,这是为什么呢?中国古代,一年之中人们要进行多次祭祀,在冬季举行的祭祀称为“腊”。举行腊祭的这一天就称为“腊日”。更多 >>

腊月十六尾牙活动

腊月十六尾牙活动

尾牙活动宴会,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字眼很陌生,不过对于商人来说,这是一年当中重要的日子。更多 >>

腊月十五民俗

腊月十五民俗

腊月十五这天要准备宰杀年猪,储藏薪炭,雇请短工帮年。糊窗,清理屋舍,做大扫除,洗濯所有用具。将糖和入黍米中,制作各种年糕,以鸡、羊、猪蹄、年糕、酒果等物相互赠送,称之为送年盘。更多 >>

二十四节气小寒民俗

二十四节气小寒民俗

【小寒】冬至后十五日,斗柄指癸为小寒,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二百八十五度,此时天气渐寒,却尚未大冷,因此叫作小寒。【探梅】此时腊梅已开,红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风景地。更多 >>

二十四节气小寒天气特点

二十四节气小寒天气特点

按顺序小寒是24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小寒,也是腊月迎春中的一个节气。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更多 >>

二十四节气小寒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小寒的由来

每年公历1月5人左右是小寒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小寒时,太阳运行到黄经285°。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此时,天气寒冷。更多 >>

腊月初七驱傩日

腊月初七驱傩日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文化的很多旧习俗已经慢慢的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不过还是有很多重要的节日被传了下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农历的腊月初七的驱傩日。更多 >>

苗族腊月初一灭鼠节

苗族腊月初一灭鼠节

贵州镇远、施秉、黄平三县部份龙姓的苗族人家在农历腊月初一过“灭鼠节”。苗语为“郎爵勒”,意为吃老鼠肉过年。更多 >>

腊月初一的那些民俗

腊月初一的那些民俗

腊月初一农历十二月初一(腊月初一)日集市出售年货,预备新衣服、鞋帽过年。妇女制作过年鞋,准备象征样瑞的彩胜(即彩花)等物。糊制送灶轿子,制作饴糖。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