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吧 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二战历史 > 阿伊达计划 1942年10月

阿伊达计划 1942年10月

来源:二战历史 时间:2017-05-16 21:49:03

阿伊达计划 1942年10月

1942年的秋季,是纳粹德国的全盛时期。在欧洲,已有4亿人处于纳粹暴政的统治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打了整整3年,从地中海到北冰洋,从比利牛斯山脉到乌克兰草原,德军攻无不克。尽管德军在伦敦的天空和莫斯科城下的雪地受挫,但在希特勒看来,那仅仅是进攻的势头被阻止,还称不上败绩。但很快,他要接受一次真正的失败。德军头一次吃败仗的地点,连希特勒自己都听着耳生——北非?阿拉曼?

通常所说的北非指非洲北部的沿地中海地区,从东到西依次为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纳粹军队的主战场在欧洲,怎么转眼跑到北非来了?这得从墨索里尼说起。

希特勒曾经挺认真地说过,墨索里尼是恺撒的后代。尽管不是这么回事,统治着罗马的墨索里尼,真的想步罗马独裁者恺撒大帝的后尘。意大利距北非很近,跨过地中海就到了,所以历史上,罗马帝国首先征服的是北非的迦太基。墨索里尼也先拿非洲开刀,1935年10月,意大利军队入侵非洲东北部的埃塞俄比亚,占领了红海岸地区。

墨索里尼没有什么战略头脑,只是想当一回恺撒过过瘾。他万万没想到,他往红海沿岸踏的这一脚,正踩在大英帝国的鸡眼上——这里是帝国生命线的要冲所在。1940年夏,希特勒发动了征服英国的战争,墨索里尼趁火打劫,决定夺取英国在非洲的全部属地。执行这一计划的有两支大军:一支是现成的,埃塞俄比亚的占领军准备入侵英属索马里、苏丹;另一支从本土派出,渡地中海,占领利比亚沿岸,伺机向东发展,准备入侵埃及。

这么一来,就不是踩着鸡眼的问题了。英国只是大西洋的不大的岛国,近百年来,它之所以能维持远达印度洋乃至太平洋的殖民统治,并从广大的殖民地榨取财富,实在是仰仗于“帝国生命线”。这条水路的主要隘口是: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出了亚丁湾后水路就比较顺畅了。在此之前,卡住任何一个隘口,整条生命线都将全部中断。而按墨索里尼的计划,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全要拿到手,这等于要取大英帝国的半条命。

由于苏伊士地区对英国来说太重要了,所以英国始终在这一地区驻扎着一支强大的军队。当墨索里尼露出牙齿之后,这支英军马上扑了出来,于1940年8月至1941年2月,全歼驻扎在埃塞俄比亚和利比亚昔兰尼加地区的意大利军团。

意大利军团在非洲覆没后仅几天,德国军队便第一次踏上非洲的土地。这支德军不是墨索里尼从希特勒那里讨来的援军,而是希特勒主动派到北非来的;其本意也不是给墨索里尼挽回面子,而是希特勒自己看出了路子。

一段时间以来,英军和德军一直隔着英吉利海峡交战,希特勒的目光也被局限在海峡两侧。但通过英军在北非异常敏感的反应,他看清了英国的痛处在哪里;与其纠缠于英吉利海峡,不如在它的生命线上来一下。因此,他批准了“阿伊达计划”,即在北非登陆,夺取苏伊士运河地区。战后,西方军史学家认为,“阿伊达计划”有两大企图:一是占领苏伊士运河后在印度洋与日军会师;二是占领苏伊士运河后进军中东,从伊朗方向夺取苏联的高加索油田。这种说法过于宏阔,而希特勒在作战上很实际,他这一轮赌的就是苏伊士运河,那里是帝国生命线的咽喉。

的黎波里是利比亚的首都,也是地中海的大港之一。1941年春,德国的非洲军团在这里登陆,它含两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步兵师,配属8个意大利师。

非洲军的统帅是年仅49岁的隆美尔。德国的陆军将领一般都是贵族出身,恪守普鲁士军官团传统。隆美尔则出身贫寒,以投身纳粹起家,早年间当过希特勒私人卫队的头子。在德军中,他是提升最快的,并被一部分人誉为军事大师。但在另一部分人眼里,他只是一位令人捉摸不透的军人,一个从未打赢过一次决定性战役的将领。且不说对其人评论如何,北非大战的前期,确实是他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

隆美尔率领的非洲军初到的黎波里时,英军的前进基地在的黎波里东边的班加西,它是利比亚第二大城、第二大港。由于两地相距近1000公里,英国人以为隆美尔在夏末之前不会有大举动。退一步来说,即便非洲军发动进攻,人数也不会太多,因为从的黎波里出发,必须穿过辽阔的沙漠才能到达班加西,这一路上所能维持的最大兵力不会超过三四个师。

但隆美尔不是等闲之辈,非洲军立足未稳,便开始攻击那些分散驻守在沙漠中的英军部队。英军紧急收拢到班加西,非洲军则尾随而来,分散而凌乱的英军装甲部队被逐个击溃,连班加西也无法固守。英军只得急速后撤到埃及边境,驻埃及英军司令和驻利比亚英军司令均被俘。隆美尔从此获得了“沙漠之狐”的绰号。

“沙漠之狐”本来不愿在利比亚多逗留,而是迫不及待地要率非洲军向东打入埃及,占领苏伊士运河区。这是“阿伊达计划”的目标。但这时他还办不到,只能推进到埃及边境,往前再也走不动了。为什么呢?因为身后还有根芒刺在扎着他。这根芒刺就是英军的托卜鲁克基地。

托卜鲁克是利比亚最优良的海港,英军进入利比亚后,把它辟为供应基地,屯集了大量物资,并由一支两万多人的英国、澳大利亚军队守卫。英军从利比亚撤退后,托卜鲁克并没有放弃,它成了英军留在利比亚的惟一据点,并牵制着隆美尔向东进攻。而隆美尔在没有除掉它之前,也不敢放胆向东面的埃及进攻,于是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托卜鲁克围城战。

托卜鲁克久攻不下,非洲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在没有新的补充之前,非洲军无力发动猛攻,只得停滞在气温高达华氏140度的沙漠中。和许多战役一样,物资供应线是否畅通,也是北非战役的关键所在。按一般理解,非洲军得到物资补充并不难,因为它的身边就是地中海,而地中海的大部分水域又被轴心国控制着,所以德国很容易通过地中海航线给非洲军提供补给。其实不然。这时的地中海尽管已快成为德国的内湖了,但海中还有个弹丸之地掌握在英国人手里,它就是素来被称为“地中海心脏”的马耳他岛

马耳他岛,19世纪初即成为英国殖民地,到北非战役打响时,英国人已在这个岛上经营了100多年,并早已把它建成坚固的要塞。它的位置在西西里岛与的黎波里之间,扼守着地中海航线必经的突尼斯海峡。从阻截航运来说,没有比它更好的地点了。英国的轰炸机、潜艇、水面舰只,从这个面积仅316平方公里的岛屿出发,不断袭击德国、意大利向北非运送物资的船队,隆美尔本应得到的补给,有三分之一以上被以马耳他为依托的英军击沉在地中海中。

隆美尔的非洲军得不到必要的补给,而北非的英军却有一条相对安全的补给物资运输线。由于英军已控制了红海沿岸,所以盟国船队可以从大西洋绕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再经红海把物资直接运抵苏伊士地区。大批美国新式坦克装备了英国第8军团。凭借充沛的补给,英军恢复了元气,并于1941年11月展开了“十字军行动”。

英国第8军团的坦克和军车的洪流涌出埃及,进入利比亚的沙漠,目的是要寻歼非洲军。

隆美尔这时正指挥非洲军攻托卜鲁克。由于自己的给养十分困难,他急着要攻下英军的这处大型供应基地,缴获里面的物资,为己所用。听说英国第8军团压了过来,他最初以为是来给托卜鲁克解围的,所以不为所动,仍率部攻城。后来听了英国广播公司的新闻节目,才知道这是英军旨在消灭非洲军的总攻。他下令停止围城,率主力迎击英国第8军团。

经过一系列恶战,非洲军被逐出昔兰尼加地区。但刚过两个月,1942年2月,隆美尔以其惯有的弹性卷土重来,经过17天的战斗,收复了一半失地。

“十字军行动”把德军统帅部打明白了:北非战役中,谁有充分的补给谁就能取胜。为了使非洲军得到充分的补给,必须拔掉地中海航线上的钉子马耳他。

连续几个星期,马耳他遭到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马耳他人民承受空中打击时所表现出的勇气和毅力,是常人所难以想像的。几百年前,马耳他人曾在熔岩中凿出用做大型墓葬的地洞。在不间断的空袭中,无处躲藏的老人、妇女、儿童只能在古人的坟墓中躲避轰炸。

马耳他岛的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机场被炸了,飞机难以起飞;港口被炸了,舰艇出海受阻。而对德国来说,来自马耳他的威胁小多了。德国的运输船队顺利地通过地中海到达利比亚港口,大批武器装备及人员补充进已受到严重损耗的非洲军。

1942年5月27日,隆美尔重新展开攻势。由于油料弹药充足,非洲军的坦克投入了长达一周的战斗。由于动作急速,又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势头,在连续不断的打击中,英国的沙漠部队再度逃回距埃及边境不远的地方。

非洲军的这次东进,气势与上次大不相同,大军所到之处,摧枯拉朽。6月21日,隆美尔只用了一天的功夫,便攻下了英军曾固守了9个月的托卜鲁克,23000名英国和澳大利亚守军成为俘虏,这里屯集的大批作战物资补充了非洲军。结果,非洲军再向东推进时,用英国卡车运兵,用美国坦克开道。

英军大踏步后退,撤退的车辆把公路挤得水泄不通。他们倒不是溃逃,而是退到一个适当地点组织对苏伊士运河的防御。打阵地战,英国人是大师。

6月底,非洲军挺进到距亚历山大港和尼罗河三角洲仅90公里的地方。这里叫做阿拉曼。

非洲军如果再冲过阿拉曼防线,亚历山大港失守只是顷刻间事。而从亚历山大港再往东,则是苏伊士运河出口处的塞得港,那时“阿伊达计划”就实现了。英军已不可能再后撤。双方在阿拉曼防线顶死了,真正吃紧的时刻来到了。

盛夏时节,丘吉尔来到埃及。这位谋略大师,这位讲演大家,此刻说什么都显多余,他只反复叮嘱一句话:千万不能让德国人到达苏伊士运河。

要在阿拉曼一线抑制住隆美尔的进攻,还是老办法,让马耳他岛再活跃起来,最大限度地削弱通过地中海航线对非洲军的补给。9月初,由14艘运输船组成的船队,在海军护送下,从苏格兰出发,定于9月中旬到达马耳他。马耳他岛上的英军阻截着德国对非洲军的补给,而他们自己也需要补给,尤其是粮食和油料。当船队到达意大利西西里岛附近时,遭到德军的舰艇和轰炸机的疯狂拦截。9艘运输船被击沉,只有5艘冲出火网,到达马耳他。美国油轮俄亥俄号6次被击中,船上燃烧着熊熊大火,船舱里却是舰艇急需的燃料。船上的货刚刚卸完,它便沉入港口。

马耳他岛得到了急需的补给,美国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的战斗机也驻到了岛上,使小岛有了防空手段,它又成了德国运输船队的路障,向非洲军提供补给的供应船有四分之三被击沉。

在同一个9月,隆美尔飞回柏林,谒见希特勒。他向希特勒极力陈述,非洲军推进到阿拉曼已付出了极大代价,眼下急需补给;金字塔已遥遥在望,只要有足够的补给,苏伊士运河这个头号战利品就到手了。但希特勒避而不谈增援的事,却授给他一根元帅手杖。事后隆美尔对别人说,与其给我这根棍子,不如给我增援一个坦克师。

当隆美尔为补给发愁时,英军的补给却源源不断。随着美国新式谢尔曼坦克的大量补充,这支惊魂甫定的沙漠军渐渐恢复了生气。

大战前夕,英军走马换将。新任第8军团司令是一个瘦小精干的汉子,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蒙蒂”,他就是英军中将伯纳德·蒙哥马利。应该说,蒙哥马利是一员福将,在他之前的沙漠军将领哪个也不差,但他赶上了英军装备最充足的时期。

1942年10月23日晚9点40分,蒙哥马利一声令下,整个英军防线上的1000多门火炮打响,拉开了阿拉曼战役的序幕。

当时隆美尔正在维也纳住院治疗,他第二天赶到前线指挥所时,非洲军已败下阵来。他没有坦克,没有汽油,也没有预备队。他说:“我平生头一次不知该怎么办了。”

非洲军的底子不错,指挥系统也是有经验的。它的各师团飞快地来回调动,抵挡来自各方的进攻,甚至还组织了反攻,但无济于事。沙漠军掌握了制空权,无情地轰炸非洲军的前沿与后方。11月2日,蒙哥马利的步兵突破了防线,非洲军全线发生动摇。

隆美尔给希特勒发去电报,称现在撤退尚不晚。但希特勒坚决不同意撤退。两天之后,隆美尔决定把残兵败卒撤下来,但为时已晚,撤下来的是带轮子的,抛在身后的步兵只能听任命运摆布了。在15天中,非洲军撤退了1000公里,一直撤到班加西以西,但伤亡2万人,被俘3万人。非洲军成为战争爆发以来第一支向盟军投降的轴心国部队。

阿拉曼战役是盟国赢得的第一场全面的战役胜利,但西方说它是二战的转折点却有些言过其实。现在是1942年11月5日,仅仅半个月之后,在苏联的伏尔加流域,又一场会战爆发了。那片伏尔加古原,那片风雪弥漫的俄罗斯旷野,才是扭转二战战场形势的地方。

希特勒与墨索里尼会晤,就北非达成默契

希特勒在意大利那布勒斯检阅轴心国军队

盟国武装起来的北非军队

北非军人

意大利军队在北非。

隆美尔率领非洲军团到达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

与盟军混编的北非沙漠军

隆美尔策划向班加西进攻

法西斯德国的非洲军团

英国沙漠军向班加西收缩后,非洲军尾随而来

非洲军占领班加西

非洲军从班加西向东推进到埃及边境

非洲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十字军行动”中的坦克会战

地中海沿岸的托卜鲁克基地。

保卫苏伊士运河的英国皇家空军

托卜鲁克被非洲军攻陷后,两万多名英国与澳大利亚守军被俘

英国第8军团司令伯纳德·蒙哥马利中将

蒙哥马利在阿拉曼前沿

蒙哥马利部署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战役前,英国首相丘吉尔来到埃及

手持陆军元帅权杖的隆美尔

11月2日,英军在阿拉曼突破非洲军防线

1942年10月下旬月圆时,英军从阿拉曼发起进攻。这次战役的代号叫“捷足行动”

参加阿拉曼战役的北非军队

英军在阿拉曼战役中乘胜追击

相关二战历史

上一篇:AF计划 1942年6月

下一篇:天王星计划 1942年11月

声明:阿伊达计划 1942年10月 资料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