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吧 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正文

慈禧点状元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6-12-15 13:08:56

慈禧点状元是怎么一回事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

光绪三十年(1904年)是慈禧太后七十大寿。人生七十古来稀,她决定要隆重庆祝。为了给她的万寿增辉添彩、拉拢人心,她决定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增加一次恩科。

末代状元-刘春霖

所谓恩科,即蒙她的恩惠而举行的科举,用以迎接她七十大寿的到来,并预先营造万寿气氛,同时把光绪三十年的正科也改为恩科。没想到连续两年举行科举的盛举,却成了延续千余年的科举制度的回光返照。次年(光绪三十一年)便在一片兴学校废科举的强烈呼声下,她不得不迫于形势下诏立停科举。于是,这两次恩科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的科举考试。

每逢科举之年,先要在各省举行乡试,考选举人。主持各省乡试的考官,每省二名,由朝廷钦派,贵州、云南两省路途最远,照例先行简放。

通常考官由主管大臣推荐名单,呈给慈禧,慈禧却要亲自挑选,她命把翰林院编修、检讨等有资格担任考官的官员名单悉数呈上,并煞费苦心地从中挑选了李哲明、刘彭年为贵州考官,张星吉、吴庆坻为云南考官。并非这四个人有什么特殊才能,仅仅是因为这四个人的名字各取一字便组成“明年吉庆”四字,作为明年庆祝她七十大寿的吉祥语,讨个吉利。

乡试结束后,各省举人入京会试,考中贡士者均可取得进士资格,但要最后参加殿试以决定进士的甲第和名次。殿试后共分三甲,第一甲仅三名,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殿试派阅卷大臣若干人,由他们共同确定进士的名次,并从中选出最优秀的考卷十份,呈送给慈禧审阅,由她钦定第一甲三名人选。那么慈禧是怎样钦点状元的呢?说来可笑,她并不是通过详阅考卷比较优劣,而是从名字是否吉利来点状元。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恩科,阅卷大臣把前十名考卷呈上慈禧,她看了一下各卷姓名,马上被“王寿彭”三个字给吸引住了。心想这个恩科是为迎接她的七十大寿而特意举行的,古代传说有一位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老寿星彭祖,活了767岁,她也想象彭祖那样长寿,这个王寿彭的名字多么吉利啊!点他为状元,不正象征着自己可以像彭祖那样高寿吗?于是她大笔一挥就把王寿彭点为状元,而把原来列在第一名的周蕴良降为第二名,点为榜眼。王寿彭就这样沾了彭祖的光而当上了状元。

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阅卷大臣原选中谭延闿为第一名,他们知道慈禧有许多忌讳,怕谭延闿姓谭,会引起慈禧想到戊戌政变中被杀的谭嗣同,使她不高兴,便把他换掉,换上原列第二名的朱汝珍为第一名,不曾想还是触痛慈禧的心病,她看到第一名朱汝珍,籍贯广东,马上皱起眉头,因“珍”字使她想起三年前被她投入井中淹死的珍妃。何况又是广东人,更不能当状元。领导太平天国革命的洪秀全,领导戊戌变法的康有为,以及当时正在到处鼓吹反清革命的孙中山全都是广东人,好像广东人专和她的大清作对。接着她看到后面有一份考卷写着“刘春霖,直隶肃宁人”,顿时眉开眼笑,连声叫好。

因为春霖乃“春风化雨,普降甘霖”之意,当年正赶上直隶(今河北省)、江浙等地旱灾,急盼“霖雨苍生”。加上八国联军入京,迫使她逃难西安,饱尝奔波之苦,刚返京不久,她希望今后能过上长久安定的晚年,肃宁即肃静安宁之意。不论人名地名都很吉祥,她便提起朱笔,在刘春霖的卷子上御书“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刘春霖就这样被点为末代状元。

在此之前,同治七年王国君参加戊辰科殿试,已列入前十名呈送慈禧,她觉得“王国君”和“亡国君”同音,实在刺耳,她不愿做亡国之君,一怒之下,把他贬入第三甲。还有一个叫勒人璧的,已通过会试考入贡士,即将参加殿试,学使对他说:你的名字应当改。他莫名其妙,请问原因,学使说:你勒人家之璧,是何行为?再说“璧”与“逼”同音,又勒人又逼人,是为不义。他茅塞顿开,改名方锜参加殿试,才免受考官挑眼。

上一篇:慈禧看戏

下一篇:慈禧拿回扣

标签:慈禧
故事:慈禧的野史揭秘
声明:慈禧点状元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信息

相关知识链接

皇太后

太皇太后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