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吧 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民间故事 > 正文

苏东坡徐州战抗洪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6-11-06 11:37:37

苏东坡四十二岁时,由密州太守改任徐州太守。徐州比密州大,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七月中旬,黄河发大水,尽管朝廷在这之前花了五千缗来疏通黄河,但毫无效果。黄河终于在澶州曹村埽决口,猛兽般汹涌的洪水淹没了四十五个县,冲毁农田三百多万亩,人畜死伤无数。幸存的百姓,饥寒交迫,号哭于野,其状惨不忍睹。

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冲到徐州城下。城内居民人心大乱,有钱人家纷纷携带家眷财物,准备出城逃难。穷苦人家欲逃不能,只能坐以待毙。为了安定人心,苏东坡亲自坐镇城门,下令不准任何人出城,他郑重宣布:“只要我苏轼在,决不让洪水进城。”大家看到太守都没有走,惊慌的情绪才逐渐平静下来。接着,苏东坡把全城百姓组织起来,划分地段,分区防洪。他和老百姓一起涉水?泥,指挥加固外堤。还从家里搬来被褥,住在城墙顶上的小棚内,彻夜指挥抗洪。

苏东坡徐州抗洪

苏东坡徐州抗洪

徐州有一支禁军,直接归皇帝调遣。苏东坡脚蹬麻窝子草鞋,手拄木杖,赶到军营,找到卒长说:“徐州城危在旦夕,抗洪抢险,迫在眉睫,虽是禁军,也当出力!”卒长见苏太守临危不惧,身先士卒,深为感动,立即召集部队,高声宣布道:“堂堂太守率先垂范,我等区区小民又何足惜!大家全力以赴,军民合作,共战洪魔。”卒长亲率三千士兵,肩扛木桩、竹兜冲出城去,在徐州城东南筑起一座长堤。

为了解救城外被洪水围困的百姓,苏东坡亲自挑选了一批精通水性的人,用木筏载着粮食,四处进行抢救,许多人得以生还。

洪水围城五十多天,水越涨,堤越高。后来,苏东坡接受了当地一个和尚的建议,凿开清泠口,把洪水引入黄河故道。

到十月十三日,洪水终于消退了。全城百姓欣喜若狂,苏东坡也高兴地吟道:“入城相对如梦寐,我亦仅免为鱼黿。”

为了防止今后洪水的侵袭,苏东坡向皇帝写了一份奏折,请求朝廷拨人拨款,增固徐州的防洪堤坝。不久,皇帝下了一道圣旨,表彰苏东坡抗洪保城的功劳,赞扬他:“亲率官吏,驱督兵夫,救护城壁。一城生齿,并仓库庐舍,得免漂没之苦。”同时拨款三万贯(每一千缗为一贯),一千八百石粮米,七千二百个民工,在城南修筑加固了大堤。

为了纪念抗洪斗争的胜利,徐州百姓在东门上建了一座十丈高的楼台。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克,黄色代表土,黑色代表水,土能克水,因而这座楼用黄土涂饰。苏东坡欣然为这座楼取名为“黄楼”,“黄楼”成为徐州人民抗洪力量的象征。黄楼建成那天,举行了盛大的剪彩仪式。为此,苏东坡还写了一首诗:

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
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
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

上一篇:苏东坡买鞋卖画

下一篇:苏东坡孤山办矿

标签:苏轼
故事:苏轼的故事
声明:苏东坡徐州战抗洪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信息

相关知识链接

北宋

唐宋八大家

文学家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