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吧 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海军百科 > 正文

航空扫雷具

来源:海军百科 时间:2017-06-08 16:26:02

airborne minesweeping gear

hangkong saoleiju

航空扫雷具

由飞机、直升机携带和使用的扫雷具。最早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利用挂在轰炸机机身外的环形大线圈通电产生磁场,以扫除磁性水雷,由飞机上的汽油发电机供电,后因尺寸、功率受限制,扫雷效率低而被淘汰。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研究由直升机拖曳的航空扫雷具。先后发展了MK-103型接触扫雷具、MK-104型声扫雷具、MK-105型电磁扫雷具,以及CH-53D、RH-53D、MH-53E型扫雷直升机。1971年起,陆续组建了三个直升机扫雷中队。1972~1973年在越南、1974~1975年在苏伊士运河进行了实战扫雷。MK-103型扫雷具,基本结构与舰用截割扫雷具相同,但在拖索末端、定深器前端多加一个引导浮体。每舷可配一根扫索、一个展开器和一个指示浮体,也可在第一个指示浮体后,再串联一根扫索、一个展开器和一个指示浮体。拖索直径11.1毫米,长229米。扫索直径7.1毫米,长198米。每根扫索上配10把MK-17型凿刀式爆破割刀。可单舷扫雷,也可双舷扫雷。每舷一根扫索时双舷扫雷宽度137米,最大扫雷速度14节,最大扫雷拉力4.45万牛,最小使用水深7.3米,扫雷具总质量626千克,布放时间60分钟,回收时间50分钟。可直接由直升机载运、收放和拖曳。MK-104型扫雷具,利用流体动力驱动空化器产生声场扫除水雷。发声器长1.23米、宽0.48米、高0.88米,质量44千克,拖索为尼龙聚丙烯缆,直径16毫米,长244米。最小使用水深10.7米,布放与回收时间10分钟。可直接由直升机载运、收放和拖曳。MK-105型扫雷具是电极式电磁扫雷具。由控制装置、拖缆、拖曳滑橇和拖在其后的一根电极、一根带电极的扫雷电缆构成。控制装置设在机舱内。拖缆为尼龙缆,直径38毫米,长137米,内有导线和一根输油管。通过拖缆可向拖曳滑橇传送控制信号和加油,加油能力9.9千克/分。拖曳滑橇为一个装有汽油涡轮发电机组的带水翼平台(见图),长8.4米、宽5.2米、高3.5米,质量2950千克,内装燃料409千克,续航时间4小时,发电机最大输出电流2000安培。电极长46米,电缆直径84毫米,长137米。需由舰艇载往扫雷海区,再由直升机吊放和拖曳。

美国MK-105型电极电磁扫雷具拖曳滑橇

航空扫雷的优点是展开速度快,机动性好,快速反应能力强;扫雷时作业人员和拖带者受水雷爆炸威胁小。缺点是扫雷具收放较困难;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只能用于浅水区扫雷;直升机续航力小,装载量有限;使用MK105等大型扫雷具仍需舰艇支援。

相关海军百科

上一篇:航空母舰煤油系统

下一篇:航空扫雷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