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吧 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犹太人与犹太教 > 海涅 Heinrich Heine

海涅 Heinrich Heine

来源:犹太人与犹太教 时间:2017-03-24 05:00:01

海涅 Heinrich Heine

【生卒】:1797—1856

【介绍】:

德国诗人,散文家和政论家。生于一个充满自由思想、但遵守犹太传统的家庭。父亲参孙·海涅(1764—1828)是个不走运的商人,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很小。子女的教育由具有教养的母亲贝蒂(1771—1859)负责。海涅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1815年拿破仑兵败,父母要海涅经商。他曾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的银行和汉堡他的叔父所罗门·海涅(1767—1844)的银行工作。叔父决定把海涅培养成律师,就资助他在波恩、柏林和哥廷根大学学习法律(1819—1825)。海涅也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不过,波恩大学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的文学史课程(1819—1820)和柏林大学黑格尔的哲学课程(1821—1823)比法学课程更使他感兴趣。在柏林法恩哈根·封·恩泽(1771—1833)的沙龙中,海涅同伯尔纳和青年德意志文学运动未来的领袖们关系密切。1821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同时成为犹太文化科学协会成员。这些年他开始撰写中篇小说《巴哈拉赫的拉比》(1840年完成),内容是13世纪犹太人受迫害的故事。

1825年海涅接受基督教洗礼。从1826年起,他潜心文学创作。他的《歌集》(1827)和《旅行记》(1—4卷,1826—1831)引起读者的激赏,对欧洲文学产生明显影响。《歌集》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也反映出诗与现实的矛盾。海涅运用浪漫主义的嘲讽的手法,使梦境破灭,正视现实,包含着对社会的批判。4卷集散文《旅行记》,从《哈尔茨山游记》到《英国片断》,涉及的范围很广,反映作者的思想在进步,战斗的自觉性在加强。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使海涅生活发生重大变化,1831年他移居巴黎,这期间除两次(1843和1844年)短暂地返回汉堡,一直在那里度过余生。在巴黎,海涅与巴尔扎克、贝朗瑞、柏辽兹、肖邦、大仲马、雨果、李斯特、乔治·桑等人结识,与圣西门的信徒交往。他还和马克思、拉萨尔结下了友谊。他在德、法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使他作为一个政论家在欧洲享有声望。这些年代他的政治诗《新诗集》(1843—1844)、《阿塔·特罗尔,一个仲夏夜的梦》(1843)和《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844)既有强烈的政治性,又有很高的艺术性。他自称《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一部诗体的旅行记,它将显示出一种比那些最著名的政治鼓动诗更为高级的政治”。1844年西里西亚爆发纺织工人起义,海涅写了著名的《西里西亚织工之歌》。恩格斯称赞这首诗说:“德国当代诗人中最杰出的一个亨利希·海涅参加了我们的队伍,发表了宣传社会主义的诗歌。”

海涅对犹太教和犹太人的态度极其复杂。作为坚定的无神论者、后来是泛神论者,他憎恨一切宗教,否定犹太教,特别是因为从犹太教内部产生出他所厌恶的基督教。可是,他的下述箴言又充满自豪感:“《圣经》是犹太人的袖珍祖国。”“如果为出生而自豪,并不同革命战士相抵触,不同我的民主信念相抵触,那么,我为我的祖先出生于高尚的以色列之家而自豪……”

1848年,海涅的病情恶化。5月以后完全瘫痪,在被他称为“褥垫墓穴”的病床上躺了8年之久。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写作,口授完成诗集《罗曼采罗》,于1851年出版。他还写了一些散文作品,除《自白》(1854)外,还把40年代为奥格斯堡《总汇日报》写的通讯精选成集,题为《卢台奇亚》(巴黎的拉丁文别名)。

和另一位德国犹太作家伯尔纳不同,海涅总是敏锐地感到自己是犹太人,这一点可以解释他创作的许多特征。他洞察德国社会、政治和精神生活的深层,真诚地关心德国的命运,始终从普遍的人道主义立场看待德国的事情,并用全人类的尺度衡量它们。海涅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和散文在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文艺界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是,反犹主义者和纳粹分子首先把海涅看成一个犹太人,然后再是诗人。纳粹分子把海涅的著作从图书馆中清理出去,并付诸一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恢复了海涅著作的出版。

海涅

相关犹太人与犹太教

上一篇:海格尔 Abraham Heiger

下一篇:海勒 Yom Tov Lipmann Heller

声明:海涅 Heinrich Heine 资料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