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吧 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著名海战 > 菲律宾被日军攻占(1941年12月~1942年5月)

菲律宾被日军攻占(1941年12月~1942年5月)

来源:著名海战 时间:2017-03-02 03:31:01

菲律宾被日军攻占(1941年12月~1942年5月)

日军统帅部制定太平洋战争的第一阶段进攻计划时,陆军主张首先占领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尔后夺取荷属东印度和菲律宾,而海军则要求先攻菲律宾,后向荷属东印度以及马来方向发展进攻。双方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最后,由大本营作出决定:对菲律宾和马来同时发动进攻。日军认为,攻占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即可拔除美国在远东最大的海空军基地;占领其棉兰老岛的军事政治中心——达沃,便可为下一步进攻荷属东印度建立重要的前进基地。于是,就把进攻菲律宾的主要矛头指向马尼拉和达沃。

日军投入这次战役的兵力为:陆军第14军和第5飞行集团,以及海军第3舰队和第11航空舰队。第14军由本间雅睛中将指挥,下辖第16师团、第48师团和第65旅团等,共约5.7万人。第5飞行集团由小畑英良中将指挥,下辖4个飞行战队和3个独立飞行队,共有陆军飞机近200架。第3舰队由高桥伊望海军中将指挥,参加这次战役的舰艇计有:航空母舰1艘、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各5艘,水上飞机母舰3艘,驱逐舰29艘。第11航空舰队由塚原二四三海军中将指挥,以第21和第23航空战队为主,共有海军岸基飞机约300架。

据美国预料,一旦日、美发生军事冲突,菲律宾必遭攻击,且由于远隔重洋,一时难从美国国内得到支援,防守难度颇大;如暂不能击退日军,可撤入巴丹半岛据险扼守,以赢得时间。为此,美国着手在巴丹半岛和哥黎希律岛积极构筑防御工事(计划于1942年2月完成),并于1941年7月决定:在菲律宾成立美国远东陆军司令部,由麦克阿瑟上将出任司令。此后,美国驻守菲律宾的地面部队与航空兵都得到了加强,并获得了大批武器弹药。到战争爆发时,美国在菲律宾的陆军为1个师和2个独立团,另有菲律宾军队10个步兵师,总共约13万余人。这时,驻防菲律宾的美国海军只有一支规模不大的特混编队,由哈特海军上将指挥,称之为“亚洲舰队”。它的主要舰艇只有巡洋舰3艘、驱逐舰13艘和潜艇29艘,而且多较陈旧,战斗力不强。麦克阿瑟强烈要求加强驻菲律宾的航空兵力,特别希望多装备一些被誉为“空中堡垒”的B-17型轰炸机,以遏制日军的进攻。可是到开战前,美军在菲律宾仅部署各种飞机约300架,其中有B-17型轰炸机35架和P-40型新式战斗机72架。

日军认为上述美军航空兵力是个严重威胁,进攻菲律宾的部队很可能在海上航渡和突击上陆阶段大受其害。因此,计划在登陆之前,首先以第11航空舰队和第5飞行集团所属的约500架飞机,对菲律宾实施充分的航空火力准备,以夺取制空权。所以日军上述航空部队预先已在台湾南部诸地展开。准备在发起袭击珍珠港作战之后,于12月8日晨起飞南下。但是日晨,台南、高雄等地浓雾密布,配署在该地的海军航空兵无法起飞,延迟到10时许才得以升空,向吕宋岛飞去。配署在台湾南部屏东、潮州各机场的陆军飞行队(属第5飞行集团)虽抢在浓雾袭来之前起飞,但其作战半径较小,飞至吕宋岛北部上空,未发现敌机,只轰炸了土格加劳机场和碧瑶附近的兵营,就返航了。

驻菲律宾的美军远东司令部12月8日获悉日军袭击珍珠港后,在是否使用B-17型轰炸机立即轰炸台湾日军的问题上意见不一。雷达站发现首批日机(陆军飞机)来袭后,美轰炸机起飞规避,战斗机前去迎击。这批日机退去后,美机返回机场加油时,因雾推迟起飞的日海军飞机临空,对机场上的美机进行猛烈轰炸。据战后美国公布的资料记载,在这次轰炸中,B-17型轰炸机被击毁17架,伤5架,P-40型战斗机被击毁40余架,使美驻菲航空兵大伤了元气。

此后,日第11航空舰队又于9日和10日对马尼拉周围的航空基地和马尼拉湾的舰船进行了袭击;11日和12日对克拉克、伊巴和甲米地等基地进行了袭击;13日对尼科斯、克拉克和德卡敏等机场进行了袭击。经过这几次袭击,驻菲律宾的美机仅剩轰炸机和水上飞机各约10架以及战斗机约20架。

日第5飞行集团的陆军飞机空袭吕宋岛北部地区后,因受航程限制,未再参加上述航空火力准备,它这时主要被用于为实施登陆的先遣部队担任空中掩护。日军一面实施航空火力准备,一面派出先遣部队在巴林塘海峡北面的巴坦岛、南面的甘米银岛和加拉鄢岛登陆,接着又在吕宋岛北部的阿帕里、维甘等地登陆,抢占了各地的机场。随着先遣部队的进攻,日军及时将其机场向新占地区转移,使陆军飞机作战半径不断向前延伸,以便协同海军航空兵掌握战场上的制空权。

美国的亚洲舰队司令哈特海军上将获悉日军开始进攻,决定将其水面舰艇撤往荷属东印度,仅留下潜艇部队在菲律宾进行抗击。其实,哈特早有安排,“马波亥德”号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携带1艘供应舰,在开战前的11月份已经驶往婆罗洲(今加里曼丹岛)。日军一开始轰炸吕宋岛,“休斯敦”号重巡洋舰(旗舰)就同“博伊西”号轻巡洋舰会合,于8日夜从怡朗启航,经苏禄海,驶往望加锡海峡。“兰利”号水上飞机供应舰、“佩科斯”号和“特里尼迪”号油船也于同日夜,在2艘驱逐舰和2舰潜艇的护航下驶离马尼拉湾。10日乘“棉兰老”号炮舰从香港驶抵马尼拉湾的南海巡逻部队指挥官哈德逊海军上校,根据哈特司令的指示,带领4艘炮舰和2艘扫雷艇,于同夜启航驶往打拉根。美亚洲舰队的主要舰艇至12月10日几乎已全部撤离菲律宾海域。

日军夺取了菲律宾地区的制空、制海权后,其第48师团于12月17日从台湾启航,22日深夜在吕宋岛西部的仁牙因湾(即林加延湾)登陆。日第16师团的主力于17日从奄美大岛启航,24日拂晓在吕宋岛东部的拉蒙湾登陆。另有部分日军从帛琉出发,在此期间攻占了吕宋岛南端的黎牙实比、棉兰老岛的达沃以及和乐岛等地。特别是从仁牙因湾和拉蒙湾登陆的两支主力部队,上岸后迅速对马尼拉实施向心突击,菲律宾首都危在旦夕。

美菲军队虽有13万人,但仓促组建的菲律宾部队占四分之三以上。麦克阿瑟将3.1万美军集中部署于马尼拉周围,而将装备较差、训练不足的10来万菲军部署在沿海一带。当日军从各地登陆后,菲律宾部队几乎没有进行抵抗,便全线溃退。麦克阿瑟认为,日军来势正猛,马尼拉防线必被突破,则于12月26日决定:主动撤出马尼拉,退至巴丹半岛,凭借预设阵地进行抗击。日军没有紧追向西撤退的美、菲部队,仍按大本营的原定计划向马尼拉推进,并于1942年1月2日占领了马尼拉城。

1月10日,日军开始进攻巴丹半岛。但其第5飞行集团和第48师团等兵力已被调往他地,以第65旅团为主向美、菲军阵地发动多次进攻,均无进展。后以第16师团的部分兵力增强攻势,抗击奏效,遂于2月8日停止进攻。到3月底,日军大本营向菲律宾增派步兵第4师团和炮兵部队共约2.2万余人,并于4月3日再举进攻。美军由于得不到增援,伤病员不断增多,麦克阿瑟也于8月10日离开菲律宾去就任新职,守军士气低落。日军迅速向巴丹半岛南端推进,那里的美、菲部队于4月9日投降。接着,日军连续炮击和轰炸与巴丹半岛相隔约1海里的哥黎希律岛,摧毁了守军的火炮和防御工事后,于5月5日深夜渡过海峡登陆。接替麦克阿瑟指挥菲律宾作战的温赖特少将遂于5月6日宣布投降。随后,菲律宾南部各岛的美、菲部队也大部投降,但有一部分菲军拒绝服从命令,带着武器潜入山中继续抵抗。日军在这次进攻战役中死伤约1.2万人。

相关著名海战

上一篇:“白杨鱼”号美军潜艇的第1次战斗航行(1941年12月~1942年1月)

下一篇:巴林塘海峡诸岛日军登陆(1941年12月)

声明:菲律宾被日军攻占(1941年12月~1942年5月) 资料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