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吧 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犹太人与犹太教 > 埃以和约

埃以和约

来源:犹太人与犹太教 时间:2017-03-23 09:33:01

埃以和约

指1979年3月26日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在华盛顿签署的两国和约。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结束后,埃及和以色列于1974年1月18日签订了第一个部队脱离接触的协议。苏伊士运河重新开放,埃及可以开采西奈半岛的油田,埃、以在军事上仍处于对峙,停战状态也不稳定。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埃及经济的发展。

1975年9月埃以签署过渡性协议,规定在调节两国之间冲突的过程中停止一切军事行动。1977年卡特上台后把解决中东问题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之一,提出了全面解决中东问题的新政策。同年5月,以色列成立了以M·贝京为首的政府,外交部长的职务由M·达扬担任。在达扬和埃及代表的秘密谈判中,达成签订埃以和约的协议,条件是以色列撤回英国托管时期划定的埃及和巴勒斯坦之间的边界内。

以色列、埃及、美国领导人在戴维营协议签字仪式上

以色列政府新首脑贝京在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问题上寸步不让,但在西奈半岛上作出某些让步。他在议会讲坛上向所有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发出呼吁,愿意与他们在他们认为合适的任何地方进行个人会晤,以期结束令人厌恶的流血冲突。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开罗议会上宣布,他准备“去天涯海角,甚至去耶路撒冷议会,以期和以色列开始举行和谈”。1977年11月19日,萨达特应邀访问以色列,他同以色列总统、总理和各政党首领进行了一系列会谈。在为欢迎他举行的议会专门会议上,萨达特发表了演说,阐述埃以之间的和平关系的实质。以色列政府发表了公报,表明“两国之间的对话将继续下去,它将开辟有成效的谈判途径,这种谈判会导致在日内瓦签署同以色列周围的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和约”。

萨达特的以色列之行,被称之为“现代史上最富戏剧性的事件之一”,震动了整个阿拉伯世界。因为1967年9月1日第四次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决定:“阿拉伯的基本义务和信念是:不承认以色列,不同它和解,不同它举行谈判。”萨达特的行动违背上述决定,遭到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反对。

1978年9月5日,应美国总统邀请,分别由萨达特和贝京率领的埃及代表团和以色列代表团,同卡特率领的美国代表团在美国总统休养地戴维营会晤。1978年9月17日,经过长达13天的艰苦而激烈的谈判,萨达特和贝京签署了两项文件(戴维营协议):《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和《关于签订埃及同以色列之间和平条约的纲领》。前一项文件主要涉及巴勒斯坦问题,也就是解决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归属问题。文件规定:(1)在五年过渡期内,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居民实行自治或者成立自治政府,以色列负责安全,约旦参加警察部队;(2)允许以色列在规定的地方保留驻军;(3)在五年内,由埃及、以色列、约旦同当地巴勒斯坦人民代表讨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归属问题。

后一项文件主要解决埃及与以色列之间的争端问题。1979年3月26日,萨达特和贝京在华盛顿据此签订了埃以和约。和约规定:(1)双方结束战争状态,以色列将所有军队和文职人员从西奈半岛撤至巴勒斯坦国际边界线后面,埃及对西奈半岛行使全部主权;(2)双方尊重对方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在得到承认的边界内和平生活的权利,不向对方以武力相威胁或者使用武力;(3)建立正常关系包括正式承认、外交、经济和文化关系;(4)以色列船只有权自由通过苏伊士运河,蒂朗海峡和亚喀巴湾是向各国开放的国际水道。

1979年3月以色列议会批准了同埃及的和约,埃及议会则于4月批准了同以色列的和约。萨达特和贝京共同获得1978年诺贝尔和平奖。根据条约,以色列军队于1980年1月25日撤至穆罕默德一线以西地区,埃及收复西奈半岛约2/3的地区。同年2月,埃及在特拉维夫、以色列在开罗设立了大使馆,两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埃及成为第一个与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埃以两国还签订了邮电、农业、贸易、文化、通讯(海、陆、空)等领域中的合作协议达43种。1980年以色列总统纳翁访问了埃及。许多以色列部长、议员和著名政治活动家也访问了埃及。在开罗建立了以色列信息中心。埃及吸引了许多以色列旅游者。然而埃以和约签署后,除了苏丹、索马里和阿曼三国以外,其余17个阿拉伯国家都与埃及断绝了外交关系,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处境空前孤立。

1980年6月30日以色列议会通过决议,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它将永远不被分割”(还是在1967年,耶路撒冷合并后,以色列议会通过一系列法令,允许以色列政府把司法权扩展到东耶路撒冷)。此后,埃及中止了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行动。

萨达特被穆斯林极端分子刺死后,穆巴拉克担任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正式宣布,埃及准备履行与1979年和约有关的一切义务。1982年4月25日,除塔巴地区外,以色列全部撤出了西奈半岛。埃以和约仍然得到履行,也就是说,两国之间关系完全正常化的道路是敞开的。不过,穆巴拉克的政治观点显然不同于萨达特。萨达特把埃以和约看作为埃以两国、而最终是所有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相互理解的第一步。穆巴拉克的努力首先在于克服埃以和约签订后埃及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孤立状态,恢复埃及作为阿拉伯世界领袖的传统作用。埃及新领导把埃以和约解释为责成两国和平共处的政治协议,而不要求两国之间保持友谊和密切合作。这样的解释较能为温和的阿拉伯国家所接受。于是,埃及在保留埃以和约的前提下,既与以色列维持冷淡的外交关系,又与阿拉伯国家改善了关系。穆巴拉克一再强调任何阿拉伯国家与埃及复交,都不意味着它承认戴维营协议。在推进中东和平进程上,埃及与约旦有共同要求,而且两国都属阿拉伯温和国家,在两伊战争问题上都大力支持伊拉克。1984年9月25日,埃及与约旦正式恢复了外交关系。约旦是埃及签署戴维营协议后第一个与埃及复交的阿拉伯国家。接着,埃及于1985年与吉布提恢复了外交关系。

埃及国内有一种意见越来越有影响:以色列归还西奈半岛给埃及,所追求的唯一目的是企图兼并犹地亚、撒玛利亚和加沙地带。以色列某些领导人指责埃及破坏的不是戴维营协议的字句,而是它的精神。为了不越过“正常关系”和“友好关系”之间的准确界限,埃及没有恢复1981年中止的关于犹地亚、撒玛利亚和加沙地带阿拉伯人自治的谈判,开始把履行和约和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联系起来。1982年黎巴嫩战争一开始,埃及就召回了驻以色列的大使,从而把两国间的关系从政府级降低到代办水平。埃及提出重派大使的条件是以色列武装力量撤出黎巴嫩。不过,尽管埃及对以色列的关系冷淡,埃及仍然承担和约所规定的责任,两国保持着外交关系,两国间的边界是开放的,西奈的安全措施得到遵守。以佩雷斯为首的联合政府上台后,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以期改善同埃及的外交关系。埃以和约的签订和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经济力量的减弱,为恢复以色列和非洲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开辟了道路。1982年5月以色列同扎伊尔、1983年8月同利比里亚、1986年2月同象牙海岸恢复了外交关系。

相关犹太人与犹太教

上一篇:埃及的粮食

下一篇:埃尔利希 Paul Ehrlich

声明:埃以和约 资料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